找到相关内容828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马祖与《楞伽经》·《二入四行論》

    生法忍。   其中,“了心及境界,妄想即不生”的部分,就是四卷《楞伽》卷3的内容(T16·505b)。即,“不生”并不对“...去强调般若,更不说“见性”与“念”。此外,其与《坛经》以及慧能弟子的司空本净等亦不同,甚至不频繁用偈文来进行教化。马祖,并未特别重视《金刚般若经》,而...

    石井公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5161407.html
  • 从“物我两冥”到“不二法门”

    哲学“生”的理论:根本“生”,当然也就不必求“灭”,更不会出现其他关于生灭过程的差异。所以在“入不二法门”中,引入瞩目的要点是:“法本不生,今则灭,得此生法忍,是为入不二法门。”(《入不二法门...退避三舍,以麻木的逍遥取代对现实的执着;郭象的独化玄冥说为政失准的、士特操的西晋君臣提供了理论的遮羞布;而张湛的“贵虚”论到维摩的“入不二法门”思想则为已经执掌大权,却又不肯放弃自由和潇洒生活的东晋...

    宁稼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0161421.html
  • 玄奘大师所传的唯识佛法的特点(2)

    皆住生法忍得无上菩提故。”《华严经》云:“若有能发菩提心,则为不断诸佛种,则为严净诸佛刹,则为成就诸众生则为了达诸法性。”  发菩提心有何胜利?《瑜伽论·菩萨地》云:“发心菩萨有二胜利:一者初发心已即...说?为显此说,非依据,次当略说所依经论。  宇宙人生究竟圆满的实相真理只有一个,如是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,竖穷三际而皆然;如是真理甚深最甚深,微妙最微妙,难通达最难通达;如是真理若佛出世,若不出世,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2361681.html
  • 如来藏与阿赖耶识正义

    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,有如来藏常染污,德相备足如我无异。』」  《入楞伽经》云:「寂灭者名为一心,一心者名为如来藏,入自内身智慧境界,得生法忍三昧。」  世尊明白告诉我们,如来藏亦除了具有烦恼...如来藏与阿赖耶识正义--  评法莲法师《如来藏与阿赖耶识》之缺失 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,是近代才有的现象,最初,由提出「法相唯识学」的瓯阳竟居士(1871—1943),与提出「法界缘觉教法」的太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161976.html
  • 南泉普愿禅师语录

    使无量入毛孔。演一句经无量劫,其义不尽,教化无量亿千众生得生法忍。尚唤作所知愚、极微细所知愚,与道全乖。大难,大难!珍重!”  (四七)上堂曰:“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。拟向溪东牧,不免食他国王水草...欲体此事,直须向佛未出世已前,都一切名字,密用潜通,无人觉知,与么时体得,方有少分相应。所以道:‘祖佛不知有,狸奴白牯却知有。’何以如具?他却无如许多般情量。所以唤作如如,早是变也,直须向异类中行。...

    尹文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2961998.html
  • 首楞严三修证

    有一天因缘具足就能上场,在此,我把《首楞严三昧经》摄受成偈颂,希望大家对首楞严三昧有更深一层的体会,在宣说之前,请大家一起合掌归命:   南 本师释迦牟尼佛   南 首楞严三昧   南 ...空现如幻 有作者随意显   一切如来自不生 是诸如来皆真实 南首楞严三昧 一切菩提自圆满   皈命法界大悲海 具首楞严贤圣众   示现无边威神力 一切平等一切等   普现妙身遍法界 示般...

    洪启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962034.html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後感

    并进。小乘声闻行者最後依究竟现观,能得「生智」悝,大乘菩萨道学人则断除「烦恼障」及「所知障」悃,而求证无上正等菩提。二者皆须归宗於「以所得心得生法忍」悕,因此作为修道所学来说,两行同趣,皆为学人...」:(1)「缘起」一旦贯彻於思惟中,「实有」之义势成立的真实依据。(2)作为「胜义自性」之「有」,由於实是依准圣人的智慧境界而成立,因此,应许「真实」才能切合其中确意。(3)「以所得行」这一原则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3562071.html
  • 从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

    修道阶位、生法忍、一生补处,以及经典的书写、受持、读诵、解说等。两者共通之处有十方佛、授记思想、六波罗蜜、正定聚、不退转、回向思想等。又,初期大乘经典中也有将上述两种思想并用、折衷的。  大乘与部派的...佛法,根本在菩萨思想。  初期大乘的雏型—原始大乘  部派佛教之所以称为“小乘”,可说主要在于部派时代产生并发展出阿毗达磨论藏。当然并非其他因素,如阿含经的属性变成为部派式的、层次较低的,规范僧伽的...

    水野弘元 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762303.html
  •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

    ,感通弥陀愿力加持,往生极乐世界,得生法忍已,以大慈悲,观察十方一切苦恼众生,因顺机缘,示现种种应化身,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,以种种神通,种种说法,种种善巧方便,导引众生信愿求生净土,离生死苦得究竟乐...皆结曰:念念相续,有间断,身语意业,有疲厌。则是并法界微尘数佛微尘数众生而念之也。人以为念尽法界微尘之生佛,卒归于弥陀,而不知自性弥陀之一心,本周乎法界。云栖所谓倾华藏海水,入西方一莲华中,曾不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162468.html
  • 藕益智旭的净土思想

    起始功夫有异,到家实同,俱能悟道,俱能往生极乐。“禅者欲生西方,不必改为念佛,但具信愿,则参禅即净土行也。又念佛至一心不乱、能所两忘,即得生法忍,岂非悟道?”B26禅门与净土,互融互摄。藕益提出,辩析...故慧行为前导,行行为正修,如目足并运也。”③信愿如慧目,决定能否往生净土;持名如双足,决定往生之品位,目与足,皆不足为净土正行。所以,具足真信、切愿、持名妙行的修持,“绝待圆融,不可思议。华严奥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2462765.html